掘火中译:54街传奇
听译 | 野次馬
校对 | anita Vaughan Luo
后期 | 野次馬
封面 | 可一
片头 | petit
策划 | 掘火字幕组
【译者前言】一部无需多言、甚至不需要字幕的纪录片。多年前的我对拉美音乐除了The Girl from Ipanema、Antônio Carlos Jobim和Astor Piazzolla之外一无所知,正是这部片子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反复循环影片的OST,Gato Barbieri、Tito Puente、Valdés父子等人的演奏片段更是看了无数遍。评论音轨中的一句旁白说其中一位音乐家是在“reaching for the stars”,这句评价对于片中这些沉浸到忘我的艺术家们真是再合适不过。这些音乐家性格迥异,有的是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者,还有的则潇洒不羁,随性而就,但有一样东西是共通的:人对音乐的enjoyment无过于此。考虑到片中有多位音乐家陆续辞世,即便是在片子正式发行的2000年Tito Puente与Chico O’Farrill也已经离我们而去,这些鲜活的影像就更是显得分外珍贵。
在此仅就本次字幕的译制过程多说两句:这部片子的西语原版只有寥寥数句旁白与对白,但是片子的协同制片人、拉美音乐史学家Nat Chediak为本片录制了一轨英文评论,在每一首曲子前半部分他都会对该段表演进行两三分钟的说明,为音乐家、音乐本身以及本片的拍摄过程提供更多背景介绍与花絮。然而,评论音轨掩盖了音乐本身,因此本次译制使用的是西语片源,并将评论音轨中的内容用字幕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以确保在尽可能提供更多信息的同时不影响对大家对音乐的欣赏。不过,鉴于评论音轨的声音没有包含在原片中,因此,这部分从英文翻译的内容没有做成双语字幕。
影片中提及的拉美音乐、文化所涉庞杂,远远超出了我个人的知识储备,虽然尽可能查了资料,为一些术语添加了注释,但仍难免有误,还请各位观众多多批评指正。(野次馬)
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Y4y167BW
腾讯:https://v.qq.com/x/page/k33386hm0wk.html
掘火中译:54街传奇
听译 | 野次馬
校对 | anita Vaughan Luo
后期 | 野次馬
封面 | 可一
片头 | petit
策划 | 掘火字幕组
【译者前言】一部无需多言、甚至不需要字幕的纪录片。多年前的我对拉美音乐除了The Girl from Ipanema、Antônio Carlos Jobim和Astor Piazzolla之外一无所知,正是这部片子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反复循环影片的OST,Gato Barbieri、Tito Puente、Valdés父子等人的演奏片段更是看了无数遍。评论音轨中的一句旁白说其中一位音乐家是在“reaching for the stars”,这句评价对于片中这些沉浸到忘我的艺术家们真是再合适不过。这些音乐家性格迥异,有的是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者,还有的则潇洒不羁,随性而就,但有一样东西是共通的:人对音乐的enjoyment无过于此。考虑到片中有多位音乐家陆续辞世,即便是在片子正式发行的2000年Tito Puente与Chico O’Farrill也已经离我们而去,这些鲜活的影像就更是显得分外珍贵。
在此仅就本次字幕的译制过程多说两句:这部片子的西语原版只有寥寥数句旁白与对白,但是片子的协同制片人、拉美音乐史学家Nat Chediak为本片录制了一轨英文评论,在每一首曲子前半部分他都会对该段表演进行两三分钟的说明,为音乐家、音乐本身以及本片的拍摄过程提供更多背景介绍与花絮。然而,评论音轨掩盖了音乐本身,因此本次译制使用的是西语片源,并将评论音轨中的内容用字幕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以确保在尽可能提供更多信息的同时不影响对大家对音乐的欣赏。不过,鉴于评论音轨的声音没有包含在原片中,因此,这部分从英文翻译的内容没有做成双语字幕。
影片中提及的拉美音乐、文化所涉庞杂,远远超出了我个人的知识储备,虽然尽可能查了资料,为一些术语添加了注释,但仍难免有误,还请各位观众多多批评指正。(野次馬)
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Y4y167BW
腾讯:https://v.qq.com/x/page/k33386hm0wk.html
永不停息:UW-Madison的非洲艺术|掘火档案
本文原标题为“Never at Rest: African Art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原载于African Arts VOL. 53, NO. 4 WINTER 2020。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Matthew Francis Rarey, Henry John Drewal
译|Títílayọ̀
作者简介:
马修·弗朗西斯·拉雷(Matthew Francis Rarey)是美国奥柏林学院非洲和黑大西洋艺术助理教授。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艺术史系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到2010年,拉雷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Chazen艺术博物馆担任非洲艺术展区的策展研究员。
亨利·约翰·德沃尔(Henry John Drewal)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艺术史系和非裔美国研究系Evjue-Bascom荣休教授,曾为Chazen艺术博物馆非洲艺术展区的兼职策展人。2020年,德沃尔是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视觉艺术高级研究中心(CASVA)的Paul Mellon高级研究员,在那里他创作了他的新书:《感官学:非洲和其他地区艺术的感觉和理解》(Sensiotics: Senses and Understandings of the Arts in Africa, and Elsewhere)。
永不停息:UW-Madison的非洲艺术|掘火档案
本文原标题为“Never at Rest: African Art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原载于African Arts VOL. 53, NO. 4 WINTER 2020。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Matthew Francis Rarey, Henry John Drewal
译|Títílayọ̀
作者简介:
马修·弗朗西斯·拉雷(Matthew Francis Rarey)是美国奥柏林学院非洲和黑大西洋艺术助理教授。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艺术史系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到2010年,拉雷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Chazen艺术博物馆担任非洲艺术展区的策展研究员。
亨利·约翰·德沃尔(Henry John Drewal)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艺术史系和非裔美国研究系Evjue-Bascom荣休教授,曾为Chazen艺术博物馆非洲艺术展区的兼职策展人。2020年,德沃尔是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视觉艺术高级研究中心(CASVA)的Paul Mellon高级研究员,在那里他创作了他的新书:《感官学:非洲和其他地区艺术的感觉和理解》(Sensiotics: Senses and Understandings of the Arts in Africa, and Elsewhere)。
长毛象饲养员,掘火客服,咕噜她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