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段话突然又被转,之前碰巧有用户问捐款问题,而这段时间毛象因为推特改革也真被更多人尝试和评论。既然使用毛象已经四年多了,不妨记录一下当前的一些感想:
毛象被人批评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实例规则,一些新用户感觉在这里比在推特上被封禁的可能性更高。推特这几天有多人用Hall Monitor这个词来描述毛象管理员们。看见有人回复说你换了实例不就完了,我暗想,是不是应该在毛象做个调查,看看用户是在换了多少个实例之后才找到合适的居所稳定下来的。
毛象被人指摘的另一个问题相比较就是苛求了:DM没有加密,管理员可以随便看。这更像是一个误解,因为毛象的“DM”并不是真“私信”,而只是“指定的某个或某些用户可以见”的一种嘟文,所以在数据库里并没有加密,管理员虽然无法在后台直接看到,但是要是想看的话,总能从数据库里挖到。这种信息在未来是否会被加密?
推特裁员之后就开始有人担心只剩一小撮人运营它是不是还能扛下去。但它扛下去的可能性比大部分目前喜迎大批新用户的毛象实例都要大得多。就我所在的四岁多的实例来说,虽然已经停止注册已久,但磁盘使用空间一直在增长(cache是毛象设计上的严重问题,似乎无解)。除了自己逍遥的单人实例,站长最终都要面对运营成本和收益问题,毕竟只有很大的站才会有盈利模式。这些年来目睹很多站点关闭,用户立刻就变成流民而且丢失数据。这个问题和上述问题殊途同归,依然是用户无法预测的管理员决策。
看起来管理员是个关键。毛象是否实现了真正的去中心化?它是把推特那种一派人或者一个人独揽大权的做法细分给个实例管理员了,而这些管理员们,因为观念和精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至少在形式上)可能还不如推特处理得更专业。
真正的去中心化社交媒体的必备条件是纯粹的自我管理——毛象在客观上为实现这种理想提供了一种工具。假如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实例,能够当上而且只当自己的管理员,就可以了。但这是不可能普及的:毛象在安装使用维护上都远不是一键就能完成的,还要定期管理空间、域名,证书等等这类网站的基本构成。
我当前想象中的真正的去中心化网络社交方式应该不再是一种媒体,它应该被简化成一种类似于电子邮件的协议,用户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永久ID,通过支持这种协议的运营商(就像gmail之于电子邮件一样)来使用它。听起来不像是新想法,只不过是把点对点的信息交换变成权限自主的多点信息广播而已,像是一个实时刷新的邮件列表,但确实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不再需要想法很多而且改天就打算不干了的管理员,可以持续下去而不用每天敲打df然后考虑硬盘扩容。
@digforfire Mastodon 是多中心化,基于服务器技术的应用根源上就无法做到去中心化。虽然我不认同 web3 这个概念,但他们宣扬的一部分特性就是基于P2P的个人数据分享和展示。这个特性很多年前就有实现了比如 freenet,I2P。但体验不佳只有少数人在用。我觉得mastodon被很多一知半解的人过誉了,再让胆大技穷的编辑们一顿乱吹,很多人以为是个什么神奇玩意,最后发现不过如此悻悻离去。我认为 mastodon 的竞争力在于足够简洁,在工具属性和社交属性中保持着平衡。其他站点总是为了追求商业最终做成了完全社交应用。
@digforfire@digforfire.org 同意你的说法。最近大半年一直在看indieweb,自己掌握自己的数据应该普遍化。
https://indieweb.org/
@digforfire > s w:
请问象友,毛象有没有办法导出自己的数据?
@sunnymorning
有,你用电脑还是移动端,电脑更方便点
官方方法:左上角一排中的齿轮-侧栏中的导入导出
我目前用的方法:https://m.cmx.im/@Gnpink/108996787625373121
@Gnpink 这个方法很棒。不知可不可以用类似法子导出favorites和 Bookmarks?经常需要到这里面去搜索内容,但却没什么好的办法。
@sunnymorning @Gnpink github 上有很多工具可以做到完整导出 mastodon 内容:
https://github.com/kensanata/mastodon-archive
https://github.com/zero-mstd/mav-z/
记得有一个中文象友也写了类似工具,但我一时找不到链接了,欢迎补充
@digforfire@digforfire.org 这个协议可能叫XMPP……但是XMPP过于复杂我看不太好搞……
@digforfire zeronet的社交应用zerome似乎只要把本地用户文件复制一下就能继续在新设备上使用。虽然zeronet不行了,但是未来想要这么做的人肯定能再次实现类似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