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被迫多次打码,历经十多次提交审核才得以面世。现放出无码中字版供喜欢此片的观众收藏,请相互转告: https://pan.baidu.com/s/1C3BeJ3ptw0fm_694HA0lbQ?pwd=awey
掘火中译:N!ai,一位昆族女性的故事
译制 | Cyan
校对 | ricepudding Vaughan Luo
封面 | 可一
片头 | petit
策划 | 掘火字幕组
【译者前言】在谈论非洲时,我始终很难建立起一个具体而个人的形象,是的,Marcus Garvey 写下的那句 “Hail, United States of Africa-free!” 所高呼的泛非主义让人着迷,而遍布非洲的奇妙城市—— Asmara, Timbuktu,马里、刚果、斯威士兰的本土音乐,还有壮观的 Virunga 火山群和东非大裂谷,都展示着这片人类起源大陆的复杂和丰度。然而,如同传奇的音乐人和泛非主义者 Fela Kuti 竟然会有27个妻子一样,这片大陆似乎总存在着传统和现代的错位感。在追逐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无数部族社会被冲击瓦解,带来的是几代人的迷茫。
作为 !Kung 族的人类学研究开拓者 Lorna Marshall 的儿子,John Marshall 一生拍摄了十多部以 !Kung 族为主题的纪录片,他在50年代不免陷入浪漫化描绘 !Kung 族人传统生活的叙事之中,而这部纪录片则是 John Marshall 后来决定展现 !Kung 族人真实生活的重要作品。在80年代之前,与非洲传统社会有关的人类学纪录片往往以男性视角呈现,关注的更多是战争、狩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这部纪录片开创性地从一个 !Kung 族女性的视角讲述了现代化和女性主义。时间跨度达 27 年之久的影像串联起 !Kung 族女性 N!ai 的一生,它展示了 !Kung 族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在白人和独立国家到来之后被迫发生的变化。我们能从 N!ai 本人的角度,体验她不经雕琢的性格和骄傲又悲伤的命运,它不光是民族志,也是个人史。
未受过现代教育的 N!ai 为反抗不自由的婚姻所做的努力并不比任何一个现代女性少。在 !Kung 族人的传统社会中,早婚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孩子们往往在很小的年纪就被指定了配偶。我时常好奇,在现代观念进入中国之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也曾经存在类似的习俗,是否存在对包办婚姻的意识上的反抗?这种反抗是否意味着女性一定主动地经历女性主义的觉醒?N!ai 对 /Gunda 母亲表示不满,拒绝和 /Gunda 亲密接触,她害怕成为女人,害怕生育,害怕 /Gunda。她通过出轨反抗被剥夺的主动选择配偶的权利,“I did not choose him myself”。她有力地驳斥了反女性主义言论,她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遥远的大陆上,也发生在人类历史的每个角落。
John Marshall 并不仅仅展示了 N!ai 的婚姻,尽管这是本片最亲密和私人的部分。他通过 N!ai 所在部落的变迁,也展示了外来秩序对本土社会的破坏。在看到部落成员之间的相互攻击、诽谤,N!ai 和她的族人之间对金钱的渴望和无所适从,我总会为文明转折点所暴露的人性感到悲伤。John Marshall 在片中大胆地展示了自己的存在对部落的负面影响,在本片的后半段,N!ai 因为族人的排挤而感到忧伤,“但人们的确因为我为包括你在内的白人工作而对我大喊大叫”;在另一处, John Marshall 团队导致了族人攻击 N!ai 的女儿。有趣的是,本片无意间拍摄的《上帝也疯狂》的拍摄场景,展现了外界合力塑造、想象的浪漫非洲,而这个非洲从不存在,却成为了很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这个多次调整、令人尴尬的桥段最终还是被消了音,用作《上帝也疯狂》演职人员单的背景。
本片还记录了肺结核病在 Ju/’hoansi 族中的流行、独立斗争和 !Kung 族人懵懂中的军事化、南非当局对领地的剥夺和对因此导致的原有饮食和生活的改造。John Marshall 和 N!ai 合作展现了一个独立、自由的民族,一步步成为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次等公民,在个体身上,这个变化表现得更加真实、绝望。最后,译介本片也是希望借助 N!ai 这位女性的形象,可以还原一个个人的、真实的非洲。(Cyan)
掘火中译:N!ai,一位昆族女性的故事
译制 | Cyan
校对 | ricepudding Vaughan Luo
封面 | 可一
片头 | petit
策划 | 掘火字幕组
【译者前言】在谈论非洲时,我始终很难建立起一个具体而个人的形象,是的,Marcus Garvey 写下的那句 “Hail, United States of Africa-free!” 所高呼的泛非主义让人着迷,而遍布非洲的奇妙城市—— Asmara, Timbuktu,马里、刚果、斯威士兰的本土音乐,还有壮观的 Virunga 火山群和东非大裂谷,都展示着这片人类起源大陆的复杂和丰度。然而,如同传奇的音乐人和泛非主义者 Fela Kuti 竟然会有27个妻子一样,这片大陆似乎总存在着传统和现代的错位感。在追逐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无数部族社会被冲击瓦解,带来的是几代人的迷茫。
作为 !Kung 族的人类学研究开拓者 Lorna Marshall 的儿子,John Marshall 一生拍摄了十多部以 !Kung 族为主题的纪录片,他在50年代不免陷入浪漫化描绘 !Kung 族人传统生活的叙事之中,而这部纪录片则是 John Marshall 后来决定展现 !Kung 族人真实生活的重要作品。在80年代之前,与非洲传统社会有关的人类学纪录片往往以男性视角呈现,关注的更多是战争、狩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这部纪录片开创性地从一个 !Kung 族女性的视角讲述了现代化和女性主义。时间跨度达 27 年之久的影像串联起 !Kung 族女性 N!ai 的一生,它展示了 !Kung 族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在白人和独立国家到来之后被迫发生的变化。我们能从 N!ai 本人的角度,体验她不经雕琢的性格和骄傲又悲伤的命运,它不光是民族志,也是个人史。
未受过现代教育的 N!ai 为反抗不自由的婚姻所做的努力并不比任何一个现代女性少。在 !Kung 族人的传统社会中,早婚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孩子们往往在很小的年纪就被指定了配偶。我时常好奇,在现代观念进入中国之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也曾经存在类似的习俗,是否存在对包办婚姻的意识上的反抗?这种反抗是否意味着女性一定主动地经历女性主义的觉醒?N!ai 对 /Gunda 母亲表示不满,拒绝和 /Gunda 亲密接触,她害怕成为女人,害怕生育,害怕 /Gunda。她通过出轨反抗被剥夺的主动选择配偶的权利,“I did not choose him myself”。她有力地驳斥了反女性主义言论,她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遥远的大陆上,也发生在人类历史的每个角落。
John Marshall 并不仅仅展示了 N!ai 的婚姻,尽管这是本片最亲密和私人的部分。他通过 N!ai 所在部落的变迁,也展示了外来秩序对本土社会的破坏。在看到部落成员之间的相互攻击、诽谤,N!ai 和她的族人之间对金钱的渴望和无所适从,我总会为文明转折点所暴露的人性感到悲伤。John Marshall 在片中大胆地展示了自己的存在对部落的负面影响,在本片的后半段,N!ai 因为族人的排挤而感到忧伤,“但人们的确因为我为包括你在内的白人工作而对我大喊大叫”;在另一处, John Marshall 团队导致了族人攻击 N!ai 的女儿。有趣的是,本片无意间拍摄的《上帝也疯狂》的拍摄场景,展现了外界合力塑造、想象的浪漫非洲,而这个非洲从不存在,却成为了很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这个多次调整、令人尴尬的桥段最终还是被消了音,用作《上帝也疯狂》演职人员单的背景。
本片还记录了肺结核病在 Ju/’hoansi 族中的流行、独立斗争和 !Kung 族人懵懂中的军事化、南非当局对领地的剥夺和对因此导致的原有饮食和生活的改造。John Marshall 和 N!ai 合作展现了一个独立、自由的民族,一步步成为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次等公民,在个体身上,这个变化表现得更加真实、绝望。最后,译介本片也是希望借助 N!ai 这位女性的形象,可以还原一个个人的、真实的非洲。(Cyan)
全世界各个社交媒体互相抄袭——点赞、分享、热搜,在随后呼啸而至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中成为每一个手机的标配。由此,社交媒体终于从自我展示的平台变成一个散播情绪(尤其是道德义愤)的机器。
乔纳森·海特指出,在这样的机器面前,质疑变得非常艰难。所以,社交媒体在放大极端分子的话语权的同时,也迫使大量的温和派陷入沉默。
从大学、研究机构到行政机构的专家,哪怕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也会因为担心被网暴而选择不发声。这是一件非常讽刺的事情——互联网曾经自诩给予那些没有声音的人以声音,但现在最安全的方法是做一个没有声音的人。(《公共说理的消失——极化人群与网络暴力》)
https://www.lifeweek.com.cn/article/160827
@Absenta_sunflower 塑料的不加热还行 假如加热并且有油那就比较危险 这也是我早就用Pyrex把塑料盒子都换掉了的原因
广场上的落日 西川
那西沉的永远是同一颗太阳
——-古希腊诗行
青春焕发的彼得,我要请你
看看这广场上的落日
我要请你做一回中国人
看看落日,看看落日下的山河
山崖和流水上空的落日
已经很大,已经很红,已经很圆
巨大的夜已经凝聚到
灰色水泥地的方形广场上
这广场是我祖国的心脏
那些广场上自由走动的人
像失明的蝙蝠
感知到夜色临降
热爱生活的彼得,你走遍了世界
你可知夜色是一首哀伤的诗
能看懂落日的人
已将它无数次书写在方形广场
而那广场两边的落日
正照着深红色的古代官墙
忧郁的琴声刮过墙去
广场上走失了喝啤酒的歌王
我要给落日谱一首新歌
让那些被记忆打晕的姐妹们恰似
向日葵般转动她们的金黄的面孔
我的谣曲就从她们的面孔上掠过
啊,年轻的彼得,我要请你
看看这广场上的落日
喝一杯啤酒,我要请你
看看落日,看看落日下的山河
正义与信仰背后的故事 | 掘火档案
文|anita
前两周推送的博尔赫斯访谈译者随笔一文,所配题图为荷兰画家埃舍尔著名的《手画手》。真假难分的两只手,带来现实与虚构、创造主体与创造物之间边界的消融,动摇了人们对“画作”的传统认知。绘画通过视觉形式所呈现的思辨,会如何在文学领域通过小说的叙事形式传达出来呢?我想到两个短篇故事,或许能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个解答,一个是博尔赫斯的《埃玛·宗兹》(“Emma Zunz”),另一个标题为《证据》(“Prueba”),出自危地马拉作家罗德里格·雷耶·罗萨,也就是前段时间连载完毕的小说《塞维丽娜》的作者。也许部分读者还有印象,《塞维丽娜》译者序中曾提到,博尔赫斯是对雷耶·罗萨影响最深远的作家之一,前者对时空边界、对现实与虚构分野的解构,为雷耶·罗萨的小说创作提供了重要灵感源泉。本文将探讨,这两则故事分别如何打破行动者与其行为、思考者与其思维、创造者与其创造物之间单方向的二元对立关系,让行动主体被自己的行动改变,让创造主体被自己的实践经验再创造,由此揭示出,人的意识和行为,包括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概念(比如《埃玛·宗兹》中的“复仇”与“正义”、《证据》中的“信仰”),看似坚固、指涉明晰,实则非常脆弱,充斥着偶然、多变与无常。
正义与信仰背后的故事 | 掘火档案
文|anita
前两周推送的博尔赫斯访谈译者随笔一文,所配题图为荷兰画家埃舍尔著名的《手画手》。真假难分的两只手,带来现实与虚构、创造主体与创造物之间边界的消融,动摇了人们对“画作”的传统认知。绘画通过视觉形式所呈现的思辨,会如何在文学领域通过小说的叙事形式传达出来呢?我想到两个短篇故事,或许能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个解答,一个是博尔赫斯的《埃玛·宗兹》(“Emma Zunz”),另一个标题为《证据》(“Prueba”),出自危地马拉作家罗德里格·雷耶·罗萨,也就是前段时间连载完毕的小说《塞维丽娜》的作者。也许部分读者还有印象,《塞维丽娜》译者序中曾提到,博尔赫斯是对雷耶·罗萨影响最深远的作家之一,前者对时空边界、对现实与虚构分野的解构,为雷耶·罗萨的小说创作提供了重要灵感源泉。本文将探讨,这两则故事分别如何打破行动者与其行为、思考者与其思维、创造者与其创造物之间单方向的二元对立关系,让行动主体被自己的行动改变,让创造主体被自己的实践经验再创造,由此揭示出,人的意识和行为,包括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概念(比如《埃玛·宗兹》中的“复仇”与“正义”、《证据》中的“信仰”),看似坚固、指涉明晰,实则非常脆弱,充斥着偶然、多变与无常。
长毛象饲养员,掘火客服,咕噜她外公